浙江省启动实施医疗卫生“山海”提升工程—优质医疗,奔向山与海

新闻图片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浙江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将向“山”与“海”不断延伸。3月29日,记者从浙江省医疗卫生“山海”提升工程签约仪式上获悉,我省将集中13家省市级三甲医院的医学人才人力、医疗资源、财力物力等,重点帮扶32个山区海岛县(市、区)提升医疗服务能力。

  这一被称为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工作迭代升级版的民生工程,将给山区海岛县的医疗卫生机构带来哪些变化?将为基层百姓释放哪些红利?记者采访了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、县(市、区)主要负责人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。

  帮扶更加精准

  基层,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。长期以来,我省部分山区海岛县面临着医疗人员不足、能力不强的短板。“医疗卫生‘山海’提升工程就是要刀刃向内,在‘十四五’期间,瞄准32个山区海岛县(市、区)的短板、弱项,精准帮扶,精准施力。”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
  精准帮扶的底气来自哪里?我省于2012年底启动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工作,54家省市级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实行紧密型合作,我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,全省县域内就诊率逐年平均提升1%至2%,目前已达88.9%。

  记者发现,医疗卫生“山海”提升工程呈现出区域范围更聚焦、下沉提升更精准、工作举措更有力等特点。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每家省市医院下派至32个山区海岛县(市、区)的专家人数将不少于12人,并以高级职称为主,工作时间不少于半年,其中担任县医院科主任或院领导的,分别不少于一年和两年。

  在具体帮扶规划中,医疗卫生“山海”提升工程制定了名为“3342X”的提升目标。这几个数字的背后,折射出的是山区海岛县的民生期待——第一个3,即深入推进县域胸痛、卒中、创伤三大救治中心能力建设,提升县域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和抢救的成功率;第二个3,指的是做强做优县域影像、病理、检验三大共享中心,进一步推动基层检查、上级诊断、区域互认;4,代表重点帮扶县级医院临床专科不少于4个;2,则围绕提升医院管理和公共卫生服务两项能力;X,是鼓励各地在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,结合实际探索自主合作内容。

  “输血”“造血”并重

  在浙江,省市县三级医院与基层医院“牵手”,已经不再是新鲜事。多年帮扶经验的积累,也让不少上级医院探索出了一条个性化帮扶的路子。

  医疗卫生“山海”提升工程正式启动前,相关省市级三甲医院均已细化帮扶方案。根据规划,“十四五”期间,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将重点帮扶龙泉市、衢江区、岱山县等山区海岛县。

  “近年来,医院在帮扶基层医院的过程中,实现了所帮扶医院病人外转率平均下降50%以上,实现了患者在家门口看得上病、看得好病,群众满意度达95%以上。”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告诉记者,在实施医疗卫生“山海”提升工程的过程中,该院将结合县级医院短板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实现“输血”与“造血”并重。

  “省市医院要与受援医院建立发展共同体,把受援医院的重点学科、骨干人才和管理队伍建设纳入医院整体发展考虑和日常工作计划,做到一并部署、统筹推动、共同发展。”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。

  顺应民生期盼

  从数量上看,32个山区海岛县(市、区)占了我省1/3以上的县(市、区),这也是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薄弱的县(市、区)。

  医疗卫生“山海”提升工程,充分体现了“发展所需、基层所盼、民心所向”的原则。在此次医疗卫生“山海”提升工程中,嵊泗县人民医院将与浙江医院建立合作关系。“目前,医院已经全面梳理出医院管理、业务发展和人才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,提出未来5年医院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愿景,在合作医院的指导下制定本地医院的发展规划及5年具体的工作计划。”嵊泗县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蔡威克说。

  山区县景宁,在全面推进“双下沉、两提升”工作、县域医共体建设之后,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。在签约仪式现场,一张“十四五”期间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——夯实医疗人才队伍,全面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,努力打造浙西南区域医疗中心和健康管理中心,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,逐步实现由“县级强”向“县域强”转变。

  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,县级医院要不断提高自身“造血”功能,充分发挥好县域医共体的龙头作用,持续放大改革效应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